亞太地區: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有望增長

菲律賓馬尼拉 - A 自然災害 被定義為由自然災害引發的事件,至少導致100死亡或影響至少1,000人的生存需求。

頻率 強烈的自然災害 顯著增加 來自 1970s2000s。 大約一半的事件發生在 亞洲太平洋地區。 強烈的水文氣象災害和氣候災害佔全球自然災害增加的大部分 Springer.com開放獲取科學和媒體網站 發表一篇關於防災和氣候行動的新論文。 這個pubblication是一個 獨立的評估 在亞洲開發銀行。

自然災害簡介

亞洲及太平洋國家應加強預防措施,以避免災害發生洪水,風暴,乾旱和熱浪,此外還應採取更好的措施應對這些事件。
“雖然改進的報告有時會被一些頻繁上升的頻率所記錄,但這種對強烈事件的關注減少了這種可能性。 此外,雖然我們注意到頻率的大幅增加 與氣候有關的強烈災害地震物理災害(與地震和火山有關)的頻率略有增加“研究員Vinod Thomas,Jose Ramon G. Albert和Cameron Hepburn表示。

“在全球範圍內, 這些事件的發生頻率顯著上升 根據亞太國家強烈氣候災害頻率的貢獻者,在過去四十年中,該地區約有一半的國家受到打擊。 然而,自然災害仍然經常被視為一次性的自然行為,而不是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因素。 “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他們的預防措施得不到足夠的政策關注。

該論文的作者 - 亞洲開發銀行獨立評估的Vinod Thomas,菲律賓發展研究所的Jose Ramon G. Albert,牛津大學的Cameron Hepburn和倫敦經濟學院 - 確定了可能導致危害的三大風險陷入災難:不斷增長的人口對這些災害的暴露,他們在處理這些災害時更加脆弱,以及氣候相關危害的頻率和強度的增加。

“這項研究為氣候異常與災害發生頻率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經驗基礎,並提請注意預防措施的必要性,包括減緩氣候變化,”Vinod Thomas說。

氣候災害的頻率:為什麼?

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可能與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變量有關,這些變量是洪水,風暴,乾旱和熱浪的基礎,儘管各國的情況各不相同。 這些發現將更頻繁的氣候災害(與乾旱和熱浪有關)與溫度升高聯繫起來; 和水文氣象災害(與洪水和風暴有關),人們處於危害之中,降水異常。 政策制定者意識到了這一點 大氣濃度的CO2最初的溫室氣體最近超過了百萬分之一的400,並且按照目前的變化速度,在25年內將超過450。 最近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5期評估報告重申了人類對氣候系統變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增加CO2的大氣濃度。

適當的回應需要兩套政策。 首先,減少人口暴露及其脆弱性應集中控制這些事件日益嚴重的威脅。 在與2013的超強颱風海燕相關的風暴潮導致菲律賓低窪城市塔克洛班的數千人喪生之後,情況尤其明顯。

政府需要將災害復原力納入國家增長戰略並將其視為投資。 日本在這一領域投入了約5%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即使支出少得多,高回報也很明顯。 在孟加拉國,有效的預警系統和疏散中心使1997中的強大氣旋與185的生命損失相比,1970中同樣強烈的風暴使得300,000的生命受到了影響。

菲律賓,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菲律賓, 馬尼拉洪水的2012 展示了社交媒體警報和早期預警系統的好處。 同樣,NOAH項目(全國危害運行評估)推動的新的災害圖和改進的雨水和水位監測系統證明了它們的價值。

其次,迫切需要減緩氣候變化。 這將包括充分利用雙贏的干預措施,同時保證環境和經濟效益。 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現更高能效和減少大量能源損失的措施。

此外,需要實現淨贏政策 - 即綠色增長的措施會產生成本,但總的來說,有利於經濟。 名單上的重點是對低碳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以及森林保護,例如採用碳封存來捕獲和儲存工業排放。

“本文的經驗證據表明,亞洲和太平洋國家日益頻繁的自然災害頻率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關聯,強調減少大氣中人為溫室氣體的緊迫性,”托馬斯說。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