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縱火狂和對火的痴迷:這種疾病患者的概況和診斷

在 DSM V 中,縱火狂被歸類為衝動控制和行為障礙,它似乎是基於對火、火焰及其影響的強烈痴迷

縱火犯實際上放火不是為了經濟或明顯的犯罪目的,而只是為了興奮和快樂。 當然還有心理和 精神病 這背後的原因。

縱火狂一詞來自希臘語“pyros”,意思是火,“mania”意思是癡迷

因此,該術語表示對火、火焰及其後果的強烈痴迷,但也表示對所有用於點燃、傳播或熄滅它的工具的痴迷。

縱火狂影響了大約 6% 到 16% 的 2 歲以下男性和 9% 到 2001% 的青春期女性(APA,DSM-IV-TR,XNUMX),儘管發病年齡通常較低。

很多時候,這些年輕人在家里或外面放火燒小東西、物體,並可能為生火做很多準備。

儘管有這些數字,但沒有關於縱火狂的發展和過程的可靠數據

童年生火與成年縱火狂之間的關係尚未得到充分記錄。

在被診斷為縱火狂的人中,起火事件的發生頻率非常不同。

自然過程目前也未知。

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為調查這些犯罪而設立的單位在火災犯罪領域進行了最大的研究。

在精神病理學和犯罪學領域進行的所有關於縱火狂的研究都同意這種行為的基礎是對火的強烈吸引力(Bisi,2008)。

消防員專用車輛:參觀應急博覽會的艾里遜展台

談論縱火狂:縱火狂的簡介

在 DSM-5 中,縱火狂被包括在衝動控制和行為障礙中。

根據定義,這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驅使一個人故意和有意地放火,因為他們在放火、目睹其後果或參與後果時會體驗到快樂、滿足或解脫。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行動之前會經歷緊張或情緒激動,並對火及其所有元素(例如 設備,後果,用途)。

他們通常是附近火災的習慣性觀察者,可以發出錯誤警報,並且經常被與火災管理相關的執法、設備和人員所吸引。

從臨床上看,要被診斷為縱火犯,必須排除為經濟利益而設的火、與意識形態或政治表達有關的火、與隱匿犯罪證據有關的火、因報復或憤怒而火、因火而火。改善個人情況(例如,與保險有關),以及與妄想或幻覺有關的火災。

然後重點是快樂,人們在火災及其後果方面所經歷的興奮。

縱火者根本不考慮火災的後果,他在火災中只看到了自己的積極方面:滿足的緊張感、解脫感; 而且,引起了火災,讓他覺得自己是真正的絕對主角。

正如 Ermentini 所指出的,對火和與火有關的一切事物的巨大吸引力不僅表現在點燃火上,而且還伴隨著見證滅火後所有階段的滿足感,包括聆聽火災後的新聞報導。事件及其後果 (Ermentini, Gulotta, 1971)。

為消防隊安裝特殊車輛:在緊急博覽會上探索 PROSPEED 展位

縱火犯可能的心理特徵

根據 Cannavicci (2005) 的說法,可以概括出隱藏在縱火狂和引起火災的意圖背後的心理和行為特徵:

  • 蓄意破壞。 這些人(通常成群結隊)因無聊或娛樂而放火。
  • 為利益而燃燒。 以謀取私利為目的的行為。
  • 報復縱火犯。 旨在破壞他人財產作為個人補償。
  • 政治恐怖主義的煽動者。 意圖向公共當局施加壓力的行為。
  • 其他罪行的煽動者。 在這種情況下,火被用來抹去為不同罪行留下的證據,從而轉移調查。
  • 縱火犯可以根據縱火慾望的動機進行分類。

縱火犯對火的吸引力可以有各種心理意義和触發因素,包括反社會認知、怨恨、對火的興趣以及需要認可的情感表達方面。

一項研究招募了 389 名成年縱火犯,他們於 1950 年至 2012 年期間在荷蘭的一家診所接受了法醫心理健康評估。

確定了五種縱火犯的亞型:工具型、獎勵型、多問題型和混亂或無序的關係。

在罪犯特徵和縱火模式方面都觀察到了顯著差異(Dalhuisen 等,2017)。

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縱火狂仍被認為是與嚴重精神障礙有關的疾病

它的診斷和治療都非常複雜,因為它很少能以“純粹”的方式識別,但更有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

很多時候,對火焰的病理性渴望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這種疾病的高峰被認為是在 16 到 30 歲之間。女性患縱火狂的頻率遠低於男性。

通常最初的症狀出現在兒童時期。

各種精神病學研究表明,縱火狂在燃燒某物時經歷了真正的性喚起,然後放電。 這被稱為嗜熱症。

治療縱火狂很困難,因為他們無法識別疾病的存在,因此可能會拒絕治療,這基本上是藥物治療,然後是治療。

不幸的是,也有復發。

但基本上它們是治療後繼續濫用酒精和藥物的人的特徵。

萊蒂齊亞·恰巴托尼博士撰寫的文章

另請參閱:

Nomophobia,一種未被認識的精神障礙:智能手機成癮

生態焦慮: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來源:

https://www.onap-profiling.org/lincendiario-e-il-piromane/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46208/9788894307610-V1-ita.pdf?sequence=108&isAllowed=y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2014),“Manuale Diagnostico e Statistico dei Disturbi Mentali (DSM 5)”,Raffaello Cortina 編輯:Milano

Baresi C.、Centra B.. (2005),“犯罪行為”。 Aspetti social – pedagogici e giuridici dell'atto incendiario”, EDUP: Roma

Bisi R. (2008),“Incendiari e Vittime”,Rivista di Criminologia,Vittimologia e Sicurezza,Anno 2,N.1,第 13 – 20 頁

Cannavicci M. (2005) “Il piromane e l'incendiario”, Silvae, anno II, N. 5

Ermentini A., Gulotta G. (1971),“Psicologia, Psicopatologia e Delitto”,Antonio Giuffrè 編輯:米蘭

你可能還喜歡